信息摘要:
在电子元件采购群里,经常看到有人问:“SS24 和 SS26 到底有啥区别?”“电源适配器里用 SS24 总烧管,问题出在哪?” 作为中小电…
肖特基二极管的优势是正向压降小、开关速度快,适合高频整流场景,而
SS24 能成为 “爆款”,离不开这 3 个关键参数:
-
反向耐压(VRRM):40V——
这意味着它能承受的反向最高电压是 40V,超过这个值会击穿损坏。如果你的电路输入电压波动大(比如超过 30V),就得选耐压更高的型号(如 SS26 是 60V)。
-
正向平均电流(IF (AV)):2A——
在持续工作时,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是 2A,但要注意:这是在 “壳温 25℃” 的理想状态下,实际应用中如果散热不好,要降额使用(比如只用到 1.5A)。
-
封装形式:DO-214AC(SMA)——
这种贴片封装体积小、散热性中等,适合小型化设备(如充电宝、路由器电源),如果是大功率场景(如车载充电器),可能需要选 TO-220 封装的大电流型号。
SS24 就像 “精准匹配中小功率场景的万金油”,但用在高压、大电流环境里,就会 “力不从心”。
很多企业踩坑,是因为 “只看型号买,不看场景用”。SS24 的最佳应用场景有 3 类:
手机充电器、路由器电源等设备,输入电压通常在 10-20V,输出电流 1-2A,刚好匹配 SS24 的 40V 耐压和 2A 电流。某做智能家居电源的企业,之前用普通整流二极管,换 SS24 后,电源转换效率从 82% 提升到 87%,温升降低了 10℃。
肖特基二极管的 “反向恢复时间短”(几乎可以忽略),在蓄电池充放电切换时不会产生浪涌电压。用 SS24 做防反接保护,比用普通二极管更可靠,某充电宝厂商实测故障率下降了 30%。
在频率高于 10kHz 的电路中,普通二极管的开关损耗会明显增加,而 SS24 的高频特性更优。我们接触过一家机顶盒企业,将整流二极管换成 SS24 后,整机功耗降低了 5%,符合了新的能效标准。
注意:这
3 类场景外的设备(如 220V 交流直接整流、汽车高压电路),千万别用 SS24,否则会频繁烧管。
电子元件市场鱼龙混杂,不少企业图便宜买到劣质 SS24,导致批量返工。教你 3 招避坑:
优质 SS24 在 1A 电流下的正向压降(Vf)通常≤0.55V,而劣质品可能超过 0.7V。压降越高,发热越严重,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失效。采购时可要求供应商提供 “Vf-If 曲线”,或抽测 10 个样品实际测试。
正品 SS24 的 SMA 封装引脚光滑、印字清晰(通常是 “SS24”+ 品牌 logo),翻新料引脚有氧化痕迹,印字模糊易擦除。某电子厂曾因用翻新 SS24,导致一批电源在客户手中 3 个月内返修率达 15%,损失远超采购差价。
SS24 的浪涌电流(IFSM)通常是 30A(8.3ms 单半波),但不同品牌差异大。如果你的设备有瞬间启动大电流(如电机类负载),要选浪涌电流更高的品牌(如 VISHAY、ON 的 SS24 实测可达 35A)。
如果 SS24 满足不了需求,这 2 个替代方案可直接用:
-
电压不够?换SS26(60V/2A),封装相同,直接替换不换板;
-
电流不够?换SS34(40V/3A),封装稍大(DO-214AB),需微调
PCB 布局。
某做车载充电器的企业,因车型电压波动大(最高 42V),用 SS24 频繁击穿,换成 SS26 后再未出现问题,成本仅增加 0.02 元 / 个。
对中小电子企业来说,二极管虽小,却直接影响产品可靠性与成本。与其在 “比价” 中浪费时间,不如先搞清楚:我的设备电压多少?电流多大?温度高不高?
你的企业在用 SS24 时遇到过什么问题?是频繁烧管还是效率太低?点击右侧 “免费咨询”,发送 “SS24 + 设备类型”,我们会安排工程师免费帮你分析选型方案,还能推荐 3 家靠谱供应商渠道。